邓萍,开封市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教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是塑造人格、奠基终身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里程。
幼儿园深刻践行学前教育法精神,在落细落实法律精神的过程中,以“生活育人”理念开展育人实践,以德能双修的师资队伍筑牢发展根基,以家、园、社协同机制拓宽教育场域,将法律要求转化为浸润童心的教育实践。
植根生活的育人实践
学前教育法明确要求学前教育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育人目标:培养阳光儿童
幼儿阶段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我们以“培养爱生活、会生活、亲自然的阳光儿童”为育人目标,致力于引导幼儿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体验、感悟,帮助其形成积极向上、独立自主、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让每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内心充盈、热爱生活的阳光儿童,向着未来大步迈进。
(二)育人课程:“融·悦”生活化主题课程
从生活教育视角出发,幼儿园开发形成以“融教育于生活,润身心悦成长”为内涵的“融·悦”生活化主题课程。以润心、启智、强体、融美、育劳为课程目标,通过主题活动、特色活动,以及拓展活动激发幼儿内在潜能,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常识、培养生活能力,最终回归幼儿生活,实现教育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主题活动:生活经验的深度链接。以“主题”为核心,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将各领域学习内容有机连接形成一系列活动,通过师幼共建,探索求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善的经验,培养幼儿自主探究意识,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全面发展。
2.特色活动:体德共育的双向赋能。特色活动包括“一动二球六区”多元户外运动与“三爱三立”德育实践活动,实现运动精神与品德养成的双向赋能。多元户外活动为幼儿创设多样化的运动体验,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通过社会参观、操作体验、节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在知行合一中培育集体意识、家国情怀与良好品行。
3.拓展活动:个性发展的多元支持。在多元拓展活动中,美术活动借生活化材料激发审美表达,阅读活动通过共读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项目活动以问题导向深化协作探究,N项活动支持幼儿个性化兴趣延展,为幼儿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多维成长支点。
德能兼备的教师队伍
学前教育法指出“教师应当爱护儿童,具备良好品德和专业能力。”幼儿园严格践行“以德修身、精业善教”的职业要求,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幼如子的新时代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一)涵养师者匠心
1.初心润行,深化师德实践内涵发展。幼儿园以党建引领师德建设,通过“三讲三学”“师德先锋课堂”等活动深化规范认知,常态化开展师德培训与失范专项整治学习,规范化落实师德考核与分级管理。以文化滋养情怀、以实践守护初心,厚植师德信念,涵养师者风范。
2.刚柔并济,筑牢师德建设双向根基。幼儿园坚持以制度规范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方式深化教育情怀。完善师德考评机制,设立多方监督渠道,保障师德建设透明规范。常态化开展“榜样故事”“暖心小事”“师德榜样评选”等活动,将日常暖心事例化为鲜活教育浸润,让师德规范从文件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追求,用师德滋养童心,守护幼儿健康成长。
(二)深耕专业发展
幼儿园在长期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三全两式三联动”研修模式,建立理论引领与实践浸润相结合的动态优化机制,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1.“三全”参与——拓展研修人员范围。幼儿园构建全体保教、保健、行政人员全面参与的“三全”研修模式,形成岗位互通、智慧共生的研修生态,营造深耕细研、探索求真、实践创新的研修氛围,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全员参与的持续动能。
2.“两式”研修——探索多种研修途径。在引领式研修、亲历式研修的“两式”研修模式中,幼儿园以专家讲座、名师结对、骨干梯级培养形成引领体系,通过工坊式与主题式研修深化亲历研习,形成“合作互惠学习探索”的研修氛围,奠定专业成长基础。
3.“三联动”保障——保障研修优质高效。幼儿园建立研修制度、评价、激励的三联动研修保障机制,以制度规范研修管理行为;以评价推动研修成果创新;以激励调动研修主动参与,充分通过园本研修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
协同共生的育人生态
学前教育法明确指出,应构建家、园、社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坚持整合幼儿园内外教育资源以促进“五育”融通,打破教育围墙,实现“儿童成长有支持、家长参与有方向、社会资源有温度”的协同育人生态
(一)家园共育
1.以“三个聚焦”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坚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三个聚焦”即园长聚焦每学期家长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开设专题讲座;管理人员聚焦每月家园座谈会,围绕热点问题,回应家长关切;班级教师聚焦每日一对一交流,针对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分层推进、精准施策,引导家长逐步形成科学育儿观,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以“节日文化”为载体的家园共育实践。幼儿园将传统节日融入家园共育实践,通过清明节“讲英雄故事”、端午节亲子包粽、中秋节祖孙做月饼等活动,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文化体验。孩子们在讲述英雄事迹、制作传统美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文化,培养感恩、分享等品质,家长也在互动中深化对园所教育理念的认同,形成文化传承与亲子成长的双向滋养。
3.以“家长体验日”为载体的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园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结合家长职业专长,特邀其走进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互动课堂”活动。通过亲子阅读、运动、艺术、劳动课堂等多样形式,在共研共育中形成教育合力,构建起互信、互助、互学的家园共育关系。
(二)家校社活动
幼儿园以“家—园—社协同育人”为核心,构建了系统性、常态化、多维度的联动机制。幼儿园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家讲座,搭建三方对话平台;同时联合社区资源,将消防队、敬老院、图书馆等社会场域转化为教育实践基地,每学期联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敬老慰问等亲子社会实践活动18次。这种联动不仅让幼儿在真实场景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推动家庭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更新家长教育理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形成家、园、社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