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育国际发展趋势报告

今天上午我给大家做一个关于儿童食育国际发展趋势的报告。事实上,我们很小的时候长辈叮嘱我们做的一些事就是食育。但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把良好的传统留给以往了。无论在美国、日本还是欧洲国家,都有特别好的农耕、营养、饮食、烹调等传统教育。儿童食育国际发展的趋势,就是把食育带回来,把食育找回来。

美国的食育:以菜园为核心的食育

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出版了一本介绍美国食育的书——《美国式种植》,系统地介绍了美国的食育。美国食育的特点既不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也不是以营养陪餐为核心,美国食育的重点是菜园,从白宫菜园到家庭菜园和每个幼儿园、小学的校园菜园,然后是社区菜园。这一点,和我们中国做得不太一样。

食育,尤其是以菜园为核心的美国人的食育,就是美国人优良的传统。1891年的时候,美国第一个公立学校的菜园就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从1891年开始,在随后15年间美国共建立了1.5万个学校菜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有一个口号:每个孩子都要有菜园。然而直到今天,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有菜园。

100多年过去了,我们回头看看这是不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这恰恰是我们现在很多做食育的幼儿园正在努力的,我们希望每个幼儿园都有菜园。而目前在中国,我相信有的学校里有菜园,但绝对不是特别多。

我们希望不仅仅幼儿园要有菜园,很多家庭、社区、农场,甚至单位也要有菜园,但这些菜园都应该向孩子开放。

食育教室不一定在室内,也可以在院子、农场和室外。白宫的菜园,就是美国儿童或者青少年食育的一个开放基地,无论种植还是照料、采摘还是烹调,再到最后的分享,从头到尾都是和小朋友在一起做的。这就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美国菜园食育全过程。在这里,把种植和烹调完全融为一体,把种植和烹调的整个过程做成食育课程。到目前为止,白宫的菜园已成为全美示范菜园,由此引发美国回归重建厨房菜园、家庭菜园、学校菜园、社区菜园的热潮。

美国食育最具代表性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颁布了法律,这个法律就是在奥巴马夫妇直接推动和大力倡导下2011年1月4日签署的《脱离饥饿的儿童法案》。事实上,这个法案并不是这方面的第一个法案。其实早在1946年,美国就已经通过了《国家学校午餐法》。我认为,中国的食育以后也会提升到这样的高度,甚至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食育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做的,当你在幼儿园和学校做食育的时候也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远比推广小提琴、钢琴、舞蹈获得的支持大。因为在我做食育的10多年时间里,有人表示过不理解,但从来没有人反对。

日本及欧洲的食育:从特色学校到立法

日本的食育是政府在做。日本政府做的是食育特色学校,他们的食育特色学校叫超级食育学校事业,由日本政府指定试点单位。怎么做,怎么进行检测,都有具体的标准。

2014年度日本超级食育学校事业共指定了33个课题,涉及42所学校,包括26所小学、8所中学、5所高中和3所完全中学,其中国立学校1所、公立学校37所、私立学校4所。在此基础上,日本文部科学省2015年4月继续指定了2015年度新一轮超级食育学校事业,共30个课题,涉及35所学校,其中第一年参加的学校中的大部分继续参与到此项事业中来。目前超级食育学校事业还在进行中。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本出现了新的“饮食混乱”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肥胖症、高血压等健康问题。2005年6月17日,日本颁布了《食育基本法》,以解决“吃什么、怎么吃”的问题。日本的《食育基本法》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部有关饮食教育的法律诞生。日本的《食育基本法》明确指出,食育的对象是儿童,需通过多种途径,使接受食育的人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和选择“食”的能力,培育有关“食”的思维方式,以实现健康的饮食生活。同时,日本的《食育基本法》强调,食育乃生存之本,更是智育、德育和体育的基础。

欧洲国家的食育是丰富多彩的。英国的食育特色是时尚,比如可食花园。意大利的食育特色是慢生活、慢餐,他们还有慢城,就是整个社区和生活全部以慢生活、慢食为主。欧洲华德福体系中有营养体系、农耕体系、园艺体系、烹调体系、蜜蜂教育等。

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食育可以带给我们以下启示:一是立法。今后我们倡导食育到一定程度,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重视之后,肯定会立法。二是执法。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食育不光有立法,在执法方面的规定很细,比如怎么开会、怎么计划、怎么保障、怎么落实。我觉得这方面他们做得特别好。三是注重科学、细节与过程。

食物革命:让食育成为必修课

做食育的好处是什么?首先,家庭食育既可以提供更多营养,也可以省钱。其次,食育可以促进人的长期健康。最后,全世界已形成共识——让食育成为所有学校的必修课。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食育和过去相比做得不错,我们在营养配餐和结合中医方面做得最好。但跟国外相比,我认为只能是各有特色,我们比不上日本的系统、全面。

为什么要做食育,原因就是忘记了传统的饮食教育及食物的重要性,还有产生的一些问题。现在中国的食育强调身心健康的比较多,但我觉得缺少了一点,就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食育。  

(沈立,比较教育学博士,应用心理学博士后,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与校长培训学院,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校长培训、耕读教育、食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文系其在第17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暨“食育·健康·未来”观摩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有删节)


原载:《教育时报》2019年6月25日二版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梁美玲 二审:杜帅鹏 三审:侯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