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特色的幼儿食育范本

有一所幼儿园,它很普通,却很执着。它因两个字走向了国际,这两个字是“食育”,这所幼儿园就是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6月14日至15日,第17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暨“食育·健康·未来”观摩研讨会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300余名幼儿园园长及业务骨干围绕“食育·健康·未来”的主题进行了观摩研讨。

食育是健康的起点,却连接着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近年来,从食育出发,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探索出了一条最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育人路径,借食育“破题”中国学前教育,真正把“健康中国”的思想落到了实处。

7beeeabfa58dd53f38dd44c24abe75f.jpg

民不只是以食为天,更应以“良食”为天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食物与人类的关系就像泥土与草木,人以食为气,草以土为气,闭口不食、拔草离土,必不久矣。幼儿如同地里刚长出的嫩苗,在食物的滋养下方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近年来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导致人心惶惶。作为拥有近6000名幼儿、800余名教职工幼儿园的园长,张秋萍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意识到民不只是以食为天,更应以“良食”为天。

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2007年,张秋萍带着省实验幼儿园的老师深入市场,对幼儿食品做了专门的调研,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部分食品是允许添加一定量添加剂的,但是哪些添加剂可以食用、用多少、对人体会有哪些负面影响……我们不清楚。”张秋萍说。

在当时,几家食品供应商已与省实验幼儿园合作多年,且坊间口碑不错,但这些,还是让张秋萍有些担心。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幼儿的饮食安全呢?张秋萍做了一个决定:找一块土质健康的地,让幼儿食用幼儿园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瓜果。

2012年,省实验幼儿园在距离郑州市区40多公里的新郑市薛店镇建起了占地200余亩的食育课程实践基地——耕读苑,应四季更替种植有机蔬菜、粮食作物及果树,养殖家禽、家畜,供应省实验幼儿园及其分园,目的就是让幼儿吃得放心。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探索,耕读苑早已不只是种菜的地方。”省实验幼儿园教师李颖在提及耕读苑时,脸上难掩喜悦。

提及耕读苑的转变,张秋萍说:“从关注食品安全到建耕读苑,其过程是从迷茫到看到一丝微光。耕读苑建成以后,和北京师范大学沈立博士的一次交谈让我豁然开朗。”

沈立为张秋萍介绍了日本的食育理念。日本是较早提出食育的国家,将其与德智体并列,并在2005年颁布“食育基本法”,将其作为一项国民运动,在日本全国范围进行普及推广。但是,张秋萍和沈立认为,传承几千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文化才是我们中国学前教育开展食育研究的根基。自此,省实验幼儿园便开始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创新实践研究”,用中国人的饮食智慧解决中国人的饮食健康问题。

d33305e0797e653889d47762b79570f.jpg

食趣、食操、食知、食礼,让食育真正走进教育视野

近日,在省实验幼儿园大一班的一角,3个孩子正在自主饮水。记者发现,他们水杯里的水各不相同。李颖说,如今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里都设有一个小水吧,一般会根据季节的变化为孩子们提供4种不同功效的水饮用。“佳佳要多喝点陈皮水,她今天咳嗽了。”班里的浩浩小朋友跟记者说完,拿起一旁的镜子仔细观察过自己的舌苔后接着说,“你看,我的舌苔没发黄,我也没感冒咳嗽,大便颜色正常,所以我今天喝白开水。”

有眼屎了可以喝菊花水;夜咳用萝卜缨子煮水;38.5℃以下的发烧与受凉发烧,可用葱姜煮水、葱根洋葱煮水;内热发烧可用冬瓜白菜帮煮水……这些连成人都不一定知道的食材功效,省实验幼儿园的孩子却能随口道来,这一切正是食育带来的效果。

如今,省实验幼儿园在食养配餐专家朱春兰的指导下,开创了幼儿体质、视力低下、尿床、节假日等9种食谱,最大限度地发挥食物的功效。

十几年前,张秋萍对刻着幼儿园名称的匾牌做了修改,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前面加了两个字——“中国”。

对此,一些人不理解:为啥挂“中国”两个字?对于不理解的声音,张秋萍不为所动,她有一个朴素的教育理想:“通过省实验幼儿园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人,都成为中国人,都成为推动世界前进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中国人。”

张秋萍不仅有深厚的家国情怀,而且深爱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她领导下,省实验幼儿园将食物的认知、种植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从关注食品安全到发展食育,在坚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食育创新”的基础上,组建了横跨教育、中医、营养、农业、食品、心理等学科的食育研究团队,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中国特色食育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育课程体系。

“如今,幼儿园已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食育课程及幼儿园食育实施方案,建立了以‘食趣、食操、食知、食礼’为核心的基本食育实践模式,让食育真正地走进了教育的视野。”省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徐菁说。

食趣指向的是情感目标,在丰富多彩的食育活动中让儿童把对味觉的美好记忆与科学合理的膳食统一起来,把愉快的食育体验和健康的食物融为一体,培养幼儿对健康饮食的积极态度和情感。食操指向的是能力目标,孩子们在亲身参与蔬果花园和耕读苑的播种、照料、采摘、收获的过程,习得种植的能力,在食育教室里每周实际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习得食物制作的能力。食知指向的是认知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食物活动,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食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性,以及农耕的知识经验,如农作物种类、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等。食礼指向的是饮食礼仪目标,在食育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传承饮食有节、举止有度的饮食礼仪,达到童蒙养正。

“每周食育工坊里开展的动手做饭活动是孩子们参与‘食操’活动的其中一项,整个过程20—30分钟。你不知道,孩子们认真做饭的模样可爱极了!”李颖告诉记者。

采访当天,记者在大一班看到,就餐前,4个孩子身着带有“值日生”字样的围裙,在生活老师的带领下,手持木质托盘,依次将孩子们的餐具一一在餐桌上摆放整齐。整个摆放过程,安静、有条不紊。“从托班到大班,孩子们进餐前餐具的分发、摆放都是由我们的值日生来完成,我们只是从旁协助。”省实验幼儿园大一班教师薛俊晓说,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还让孩子们自小了解了传统的餐桌礼仪。

“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食育,所以,在园长刚开始提出发展食育理念的时候,我们一些老师不太理解。经过这几年的接触和了解后,无论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个家长,我非常赞同幼儿园食育的探索做法。”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已20余年的大六班教师武冬青说。原来,她不会做饭的女儿如今在国外留学,连续吃了半个多月的外卖后终于忍受不了,前不久大半夜给她打电话请教如何做饭。武冬青感慨地说:“如果女儿在幼儿园里接受过食育,我也不用大半夜起床给她录制做饭视频了。”

“做保教工作也有些年头了,所以食育带来的变化,我是真真切切见证了的。以前,孩子们身体多少有点不舒服后,家长们就会在送孩子来的时候将一堆药送到保育室。如今,保育室里几乎见不到药片。”省实验幼儿园保教处副主任武丹说,如今幼儿园“无药班级”的创建工作,正是得益于幼儿园推行的融入中医养生的食育。

IMG_6852.JPG

天地是最真的学校,动物是最善的伙伴,万物是最全的教材

“2012年的时候,我带幼儿园的孩子出游,经过一片红薯地时,我问孩子们红薯从哪里来。他们看看天空、树上,却不知道红薯长在土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们一路上追着牛喊‘牛伯伯’。牛不理他们,他们还嗔怪牛没礼貌……”张秋萍说,那次出游让她感触颇深。后来,她问孩子们,人们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告诉她的答案五花八门:从市场上买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那个时候,城市孩子的所有认识都是通过动画片、童话书得来的,几乎没有过真实的经历。天地君亲师。如果我们的教育离开了天地,那还能称之为教育吗?”从事学前教育30多年,张秋萍越来越觉得:天地是最真的学校,田园是最美的校园,动物是最善的伙伴,万物是最全的教材。

排列整齐的案板、齐码罗列的汤碗、挂成一列的围裙……这是省实验幼儿园食育工坊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1年,我们的食育工坊建成,为孩子们配备了刀(刀刃较钝)、瓷碗、电饼铛、烤箱等真正的厨具,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食育活动了解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感知大自然,接受真教育,真正懂得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张秋萍说。

2012年,耕读苑建成。土地,通过食育,和传统文化有了“亲密的链接”。这也助推着省实验幼儿园的食育探索走向更高的层次。

“在耕读苑,孩子们学着自主做饭时,有的到菜园里摘菜,有的在水池前洗菜,有的在田野里寻找着可以燃烧的木柴,有的在案板上小心翼翼地切着菜。这个过程里,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协作。所以说,最好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最好的课堂存在于天地之间。”说到幼儿们在耕读苑的日常生活,省实验幼儿园教师肖丽鹏感慨道。

在耕读苑,食育与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真正结合起来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自然中成长。经历过耕读苑体验活动的孩子,再也不是那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温室里的花朵”了。在耕读苑这个天地间的自然课堂里,他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灵性正在被一点点唤醒。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10多年来,食育在省实验幼儿园的探索下,浸润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实践创新。其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创新实践研究,受到诸多媒体的关注,并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食育,正越来越多地走进教育的视野,走进大众的生活。


原载:《教育时报》2019年6月21日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梁美玲 二审:杜帅鹏 三审:侯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