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英:奏响衔接最强音,按下家园同步键

张利英园长.jpg

       张利英,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幼儿园名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幼小科学衔接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

近年来,幼小衔接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热门问题。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到小学两个学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对幼儿的个体发展非常重要、十分关键,不仅要看到幼儿在园3年的学习与成长,更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林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以下简称“林州二实幼”)着眼于全人成长,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到学前教育整个阶段,从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四方面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多策并举,奏响幼小衔接最强音

1.多元化课程实施

依纲据本是幼儿园“去小学化”、开展科学保教的有力保障,幼儿园以生命、生活、生动“三生教育”为办园理念,秉持“德智体美劳促全面发展、多元和谐展多彩个性”的课程理念,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紧紧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班级创设多样的区域游戏空间,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教具和材料,满足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基本需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获得核心经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科学合理评价幼儿。

在教学实践中,幼儿园形成了“五四三二一”课程实施模式,即五大领域为基本活动,食育、足球、融合教育、绘本阅读四个特色,基于本土资源的红色精神、蓝色梦想、绿色生长“一红一绿一蓝”三条园本课程主线,区域和户外两大类游戏,社会实践一项活动,构成了纵横经纬、多向分类式的多彩课程文化,在课程多元化实施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教科研助力幼小衔接

以培训为契机,幼儿园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幼小衔接线上培训,为教师赋能。在多轮幼小衔接专题培训中,老师们认真学习,寻找日常教学中幼小衔接困惑的答案,每次培训都进行反思和总结,写培训感悟,在培训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幼小衔接,获得幼小衔接的专业知识,为更好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夯实理论基础。

以园本教研为抓手,教研是幼儿园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园围绕幼小衔接、特色教育、园本课程、主题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保育问题等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针对全园性听评课开展多次教研,在教研活动中,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

以2021年听评课教研活动为例,幼儿园围绕科学领域和园本课程开展了两轮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评课活动都是由各年龄段教研组提前把关,看教师制订的发展目标是不是基于幼儿的发展,看各教学环节安排是不是科学合理、层层递进,看教师教育策略是不是注重启发、互动、探究,看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不是符合年龄特点等,然后进行微课展示后,才开展听课,听课后通过教师自评、互评、领导点评,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2021年,杨志平、牛林枫老师荣获河南省优质课一、二等奖,张玮珍荣获河南省案例分析一等奖,元慧雯荣获河南省亲子游戏实录一等奖。

以课题为突破,教研和科研是相互依托的,科研是教研的系统化研究。今年,在去小学化、幼小科学衔接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引领下,幼儿园申报的三个幼小衔接专项课题,均被安阳市教育教研信息中心立项,还有6名教师参与到民办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中,带动民办幼儿园教科研发展,各课题组就本课题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

双向衔接,聚焦问题导向解难题

幼儿从幼儿园毕业,就要步入小学,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两个学段虽是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不应该是割裂的孤岛,应该让孩子在两个学段的过渡期,搭建交流的平台,增强幼小衔接的有效性。

自去年开展幼小衔接专项工作以来,幼儿园形成了和小学双向衔接“1+N联合教研”模式,即幼儿园面向N个小学,就教育活动内容、形式,家长关注的问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深度沟通,寻找最合理的坡度和长度,更有利于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渡过幼小衔接期。

林州二实幼和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林州市第八小学、林州市第四小学、林州市第九小学、林州市长安小学、林州市桂园小学、林州市振林小学等多个学校开展联合教研,关注向上的延伸,在联合教研中寻找平衡点,深入课堂、开展讲座、进行教育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联合教研。

在联合教研中,小学教师就幼儿下课后不知道先上厕所、任务意识不强、排排坐、不会书写自己的名字等诸多问题,对幼儿园进行了反馈,幼儿园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针对这些难题,通过不同的路径,一一破解,为幼儿进入小学,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林州二实幼还关注城乡的双向衔接。作为河南省幼小衔接专家组成员,张利英充分发挥河南省示范幼儿园的资源优势,引领更多的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切实起到科学指导和示范引领作用。

向心而行,按下家园共育同步键

家园共育是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最佳路径,按下家园同步键,使家园共育得以实现。

幼儿园在小、中班家长中实施“11”工程,在大班家长中实施“111工程”,即一周一次家长专题讲座,一周一次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大班增加每周一次幼小衔接家园共育专项内容。如幼儿向家长清晰转达老师的任务要求并完成老师布置的小任务、幼儿整理自己的书包、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姓名、延长幼儿任务活动的时间、缩短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等系列问题,涉及身心、生活、学习、社会四方面的准备。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对幼小衔接的正确认识非常关键,通过接送时间交流、定期家访等多方面和家长沟通是破解关键问题的措施与手段。7月15日,我参加了安阳市教育局开设的《家长夜校》,以《顺应自然、衔接有度》为主题,从顺应自然、迈好幼小衔接的第一步,做好准备、抓住幼小衔接的核心要素,家长参与、凸显家长主体地位,衔接有度、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四个方面为家长们分享了幼小衔接的相关话题。我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家长了解幼儿在入小学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引导家长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让家长认识到学习品质远比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重要。

幼儿园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知识。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沟通、碰撞。新生家长会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有个全新的认知,同时按下家园同步键;体验式家长会,针对小班入园后家长关心的问题,在看、做、思的体验中,形成家庭教育的科学认知;“世界咖啡模式”家长会,针对幼儿是否需要提前认字、写字和学习拼音、幼儿是否有必要上幼小衔接班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思维碰撞,最后达成教育共识。大班家长会让家长不焦虑,帮助幼儿和家长更好地渡过幼小衔接期。

让幼小衔接回归常识,用专业支持、理性对待,只要坚持和小学双向衔接,和家庭肩并肩站在一起,心连心深度共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加上社会的支持,相信一定能建好家园共育同心桥、画好幼小衔接同心圆、奏响幼小衔接同心曲。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梁美玲 二审:杜帅鹏 三审:侯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