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文,信阳市羊山新区幼儿园园长,中共党员,河南省骨干教师,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信阳市名师,信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为此,信阳市羊山新区幼儿园围绕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探索以小班为起点贯穿整个学前三年教育的“长程”幼小衔接,为幼儿入学适应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解析问题,确立衔接方向
幼儿园借助调查问卷、联合教研、座谈等方式,向家长、小学教师和刚入学小学生调研入学适应情况,发现问题并认识到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有机渗透和融合。
针对问题,教研组构建幼小衔接园本课程,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目标,为幼儿提供后继学习所需的基础性前期经验。
建构课程,推进“长程”幼小衔接
以小班为起点的“长程”幼小衔接,能为幼儿下一个学段更有后劲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着这一定位,幼儿园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体系,每个主题制订相应的主题目标和入学准备目标,引导教师时刻关注衔接目标。
小、中、大班按照不同阶段的关键素质确定课程内容,注重关键素质的有效衔接与渐进发展。
小班的幼小衔接课程内容,注重引导幼儿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从良好生活习惯、基本自理能力、运动热情、劳动意识等方面来培养幼儿幼小衔接的基础素养。在小班入园后的常规培养中,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幼儿园,结交新的朋友,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让其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在吃饭、喝水、如厕的环节中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鼓励、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中班是承上启下的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各项能力的发展。到了中班,幼儿园将情绪调控、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能力、探究兴趣等方面作为课程资源,为下一阶段的有效衔接蓄力,确保幼儿可持续发展。每天的“小小值日生”,孩子们为同伴服务,提高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各种有趣的活动,培养孩子大胆与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读书月”主题活动,引导孩子喜欢阅读,在故事分享、讲述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等等。
大班幼儿具有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幼儿园重点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学习能力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幼儿园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直面幼儿的成长需要,开展了“关于小学,我想了解”主题课程,在参观小学、小学课堂初体验、小学社团我参与中,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当小学生的愿望,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为保护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幼儿园还开展了“有趣的汉字”系列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由来与作用;鼓励幼儿运用文字和符号为自己的活动区、生活活动设施等制作标识。
打造联动共同体,让“长程”衔接稳定提升
幼儿园建立了与信阳市羊山新区第三小学的幼小衔接共同体,从四个准备入手,通过联合教研活动、互研互访、同课异构等方式,共同研究入学准备和入学相适应的衔接内容,加强双方合作。构建以园长、校长为组长,幼小衔接教研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共研成长体,定期教研、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长效研究机制,推进幼小衔接研究工作。
幼小衔接工作关乎幼儿园、小学、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只有正确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幼小衔接才不会偏离轨道。
幼儿园还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专题讲座,向家长传递科学教育理念,转变家长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共同配合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准备。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幼儿园向家长推送活动信息,使其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引导家长参与并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同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家长配合在家庭中做好幼儿入学前的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准备。幼儿园还组织教师志愿者走进周边社区,向社区宣传、讲解《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阶段幼小衔接的内容,帮助家长走出误区,促使家长树立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学衔接概念。
幼儿园的“长程”幼小衔接园本课程建设研究探索之路还很漫长。但是,我们深信,只要立足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无限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反思,一定能助力孩子在幼小衔接的道路上走得更平坦、更自信、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