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以下简称“顺河区”)作为河南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坚持“双向联动,科学衔接”原则,确立幼儿园、小学在衔接上的双主体地位,通过协同育人引导入位、联合教研对接到位、创新评价精准定位“三位一体”模式,打通幼小衔接关键环节,呈现出科学有序、持续深入、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2022年4月,在河南省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推进会暨课程建设论坛上,顺河区作了专题经验交流。
协同育人引导入位。顺河区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共育管理体制。畅通交流渠道。组建由幼儿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大班毕业生家长等70余人组成“幼小衔接宣讲团”,设立幼小衔接网络专题宣教板块,组织政策宣讲、解难答疑、主题研讨、经验交流等线上线下活动160余次。丰富层次结构。以14所试点幼儿园为主,增设升级准备课程,从调整一日作息和培养习惯入手实施,重点聚焦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项内容,开展个性化入学准备主题活动设计,强化合作型、探究型、体验型学习,定期举办主题习惯养成活动30余场,引导幼儿自主学习、时间分配,培养幼儿自律性和专注力,循序渐进做好入学准备。优化环境体验。组织开展“参观小学”系列活动20余场,通过听示范课、参观餐厅、观摩小学生上课等方式,近距离接触校园,并针对性布置了“去小学的路”“小学的书包”等主题式班级及走廊环境,开设“我的小学生活”主题区角和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衔接环境、模拟环境中充分体验,逐步适应。
联合教研对接到位。顺河区完善联合教研机制,形成双向整合、一体化衔接课程。创新教研机制。明确1名小学和1名幼教教研员共同牵头负责幼小衔接教研工作,依托园、校32名教研骨干组建项目性学研团队,做好代表性幼儿表现性评价手册梳理、接洽,推动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的联合教研制度,对幼小衔接课程内容进行听课研讨、专题研究、师资培训、现场观摩,及时精准把握学段要求和教学要点。明确研究内容。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一年级教学重要环节,采取与幼儿园相衔接的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教育手段,通过设置游戏、课程载体、自主探究等方式,将培养学生自理能力、任务意识、独立意识等纳入日常教研活动,科学设置习惯养成、礼仪、绘本等课程,由体验式为主过渡到以启发式为主。目前,已有18个相关课题完成立项。注重课程融通。通过“整体设置、同课异构、主题开展”三面着力,共同架起幼儿园与小学的“桥梁课程”,分别聚焦构建体系、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教学操作及主题课程、日常管理、适应改变等相关课程,开发设置与学生需求相匹配的、丰富多样的6大类入学适应性活动,活动开展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打通,共用课时、强化融通。
创新评价精准定位。顺河区建立科学管理评价体系,为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科学设置指标。围绕学前及学龄期儿童和教师发展状况与需求、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有效解决策略,设置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加分指标、扣分指标的“四维”考核评价体系,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2个,涵盖教学活动、环境设置、心理适应、习惯养成、联合教研等评价内容,强化日常了解、动态掌握,着力培养学前及学龄期儿童和幼小教师的反思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幼儿自评、园校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阶段成果汇报相互支撑的评价体系,引入行政管理人员、高级职称教育人员,高校教师教育专家等30余人,采用查阅学生、教师发展评价报告和档案等资料,对幼小教师、家长等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深入幼儿园、小学教学现场观察等方法,结合相关指标展开评价,做到定期研判、深度分析。严格考核程序。把幼小衔接工作纳入各园校年度重点工作督导评估,将平时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考核、年度考核、奖惩情况挂钩,严格执行每季度个人小结、民主测评、工作记实、审核评鉴、业务指导、成长手册和评价量表制定等考核程序,做好平时考核与专项考核、年度考核有效衔接,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加强激励约束。
下一步,顺河区将切实强化“三位一体”模式,同向合力持续巩固幼小衔接成果;着眼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守正创新不断扩大城乡幼小衔接实效,手拉手,心连心,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投身幼小科学衔接的体系格局。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教体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