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霞:五维领航,共赴幼小衔接之约

园长照片.jpg

著名教育家虞永平说过:“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自然而重要的阶段,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对其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小衔接的实践中,我用实际行动勾勒出基本路径,使其内涵不断发展。

2011年,我离开深耕17年的小学教学岗位,走进了济源市天坛路幼儿园(以下简称“天坛路幼儿园”),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幼小衔接问题开始摸索。期间,主动邀请小学的教研员为我园教师培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小学低年级的内容;邀请本土学前专业的专家型讲师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持续邀请小学的教学主任、低年级骨干教师、往届优秀的毕业生家长为即将毕业的大班幼儿家长们交流他们眼中的小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一系列先进理念为我们进行幼小衔接的实践注入信心、勇气,我们逐步提供了幼小衔接的“天幼方案”。

2021年8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要进一步扩大市级教师工作坊的申请范围,建立以解决学科问题为载体,组建跨区域、跨学校的发展共同体,我有了让“一个人”变成“一群人”、聚合更多人一起研究幼小衔接问题的想法。在核心成员李臻、聂青云、李巧鸽、王新芳、贾萌萌、赵明芳、成珊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立了“李迎霞幼小衔接工作坊”。

工作坊成立以来,我们顺利开展12期的研修活动,分工明确、主题突出、流程科学,来自5个省市级示范园的骨干教师们,定期在一起学习交流,研讨幼小衔接的策略和路径。

一、强化组织系统建设,提升助推力

幼小衔接在天坛路幼儿园起步早、效果好,能否做到可持续成功,需要形成“助推器”,提升助推力,强化组织系统建设,有利于凝聚群体优势。

李迎霞工作坊吸纳了来自天坛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李臻、聂青云、李巧鸽、王新芳,市天坛中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贾萌萌、赵明芳、市沁园中心幼儿园的业务园长成珊,共同围绕幼小衔接中幼儿必备能力的培养的主题,确定在每月第四周的周三下午进行2个小时的线上或线下的主题研修,在每周四的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共读一本书的读交流。建坊之初,制定了团队管理岗位职责、考核积分办法、研修课时计算要求等制度,每月活动有具体详实的通知安排,提前通知坊内成员研修主题,承担任务,研修流程等。

2.jpg

前8期的活动主要由天坛路幼儿园承办,根据核心成员的发展情况,工作坊又鼓励各个参与园所的骨干教师和他们所在的成员认领研修主题下的小主题,结合教师自身工作实践进行案例分享。几个园所都能够围绕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大准备,遵循“设问—案例展示—思考—讨论—总结或演示”的顺序,在互动与合作中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研,不断生发新问题,形成“边做边研、研深研透”的良性循环,促使参与者的脑力会被充分激荡,也会产出一些远超预期的“成果”。在这样的过程里,工作坊完全按照“激发主动学习”的逻辑来设计进一步优化教育实践,提高幼小衔接的成效。

二、强化研修系统建设,提升行动力

幼小衔接工作坊迅速启动,使我们感到能力有限、经验不足,亟待强化研修系统建设,借助“望远镜”和“显微镜”提升行动力。

我园依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四个方面的准备(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围绕“幼儿入学关键素质培养”,分析幼儿园与小学一日生活、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集体教学等方面的差异点,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探索、提炼做法,最终形成一套各具园所特色、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活动方案。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初步形成“核心成员+骨干教师+大班组教师+参与人员”的支持格局,将工作坊的教师均衡划分成四个组别,建立微信群、钉钉群等工作坊沟通渠道,指导和督促坊内学员日常学习活动,及时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反馈、解答,同时结合本坊学员在研修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点评、推优,并将每月的工作坊研修情况纳入工作考核中,每月每组推选出一名优秀学员,做好研修成果总结。

6.jpg

工作坊以“幼儿入学关键素质培养”为主要研究载体,通过课例展示、专题讲座、专业阅读、读书交流、同伴互助、相互联动、反思实践等途径,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带动战略,建设骨干梯队,以点带面,发挥工作坊成员的示范性,规范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并倡导全员参与,鼓励人人发言,共同协商,形成共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让每一位教师成为校本研修的主人,全面辐射引领我市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三、强化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共享力

党的二十大强调数字化教育,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既需要面对面,又需要键对键,只有信息灵,才能左右逢源,提升共享力。

工作坊成立后,我园在园所公众号上专门开设了工作坊栏目,每一期的活动从制定研修安排、发放研修通知,再到选题、定框架、撰写、排版、起标题等都予以直观、清楚的呈现,让工作坊的每个成员都清楚了解自己的任务和职责,提前做好准备。我们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活动,组织工作坊成员和全园教师观看《优秀幼小衔接案例展播》《幼小科学衔接新政解读》《坚持儿童为本,科学做好小学生入学适应教育》《去小学化与幼儿园入学准备》等一系列专题讲座。

7.jpg

每一场专题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各项准备,并持续关注儿童经验、整合经验、连续经验,促进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我园教师深入扎根实践、研究儿童,提升幼小衔接实施质量又上一个台阶。

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主动开展幼小衔接经验交流活动,推广各班优秀做法,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与指导。通过活动的开展,老师们能够精准分析幼儿能力培养的方向和具体可行性实施策略,破解了大家的衔接难题,肯定了自身的付出与进步,助力教师快乐、自信成长。

四、强化行动系统建设,提升牵引力

幼小衔接不能只靠一所学校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它既需要冲锋陷阵拿下制高点,还需要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强化行动系统建设,旨在提升牵引力,振臂一挥,应者云集。

5.jpg

为强化帮扶效果,切实发挥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优质幼儿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辐射与拓展,我园每月组织骨干教师到济源市梨林中心校开展线下主题研修活动、线上专家培训指导活动,加强我园和梨林中心校辖区各幼儿园之间的教研合力,形成“城乡搭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研工作新局面,促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每次的研讨活动,我们的骨干教师都积极研讨入学成熟水平八大能力案例,以方案共享、课例引领、课题研究、实地指导、经验交流等科学的方法为路径,开展读书交流、观课议课、游戏分享、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对梨林中心校所辖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困惑及如何落实《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进行专题培训、经验分享等帮扶需求调研活动,把帮扶活动落到实处;帮助农村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朝着规范良性方面发展,达到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的目的;推动姊妹园所幼小衔接工作全面铺开,为姊妹园所幼小衔接工作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携手共进。

五、强化支持系统建设,提升保障力

我园与周边小学合作对接,拥有一块幼小衔接的“试验田”;与姊妹园所合作对接,拥有一块幼小衔接的“丰产田”,利用优势形成支持系统,提升保障力。

我园与济源市天坛路小学近在咫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每次的研修活动我们都会主动对接济源市天坛路小学,成立幼小教师联合教研团队,共同制订“幼小衔接”工作方案,开展“一月一研”碰头会,通过同课异构等方式,形成常态化教研联盟,形成幼小学段互通、内容融合、形式常态的科学教研模式,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3.jpg

在我的统筹安排和鼓励下,工作坊各个骨干成员所在园所积极认领研修实践的任务,其中天坛路幼儿园西苑以“区域游戏实施幼小衔接实践探索”为主要方向,在科学区域里突破幼小衔接;天坛中心幼儿园以户外游戏为突破口,用简单的游戏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济源市第一幼儿园、济源市第一幼儿园豫港分园、济源市实验幼儿园和济源市愚公路幼儿园利用一日流程中生活活动环节与小学差异点进行衔接主题活动,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小衔接实践探索。

所参与的核心成员各有侧重,互相支持和帮助,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成效激励着每一个工作坊成员。

每一份温暖的教育,都是从相遇开始。这份美好的相遇,关乎孩子、关乎家长、关乎彼此之间的教育梦,让我们继续共赴幼小衔接之约!


扫一扫分享本页

责任编辑:闫栩宁 二审:杜帅鹏 三审:侯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