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彦君
中秋前夕,大(6)班沐阳妈妈给教师打电话,说她的工作调动到鹤壁了,孩子需要同时转园,得到消息后的教师在有限的一天半时间内,组织全班幼儿开展了“沐阳要转园”的微主题活动。
第一天:
教师把沐阳要去鹤壁上学的消息告诉小朋友们,引发幼儿讨论:你知道鹤壁这座城市吗?沐阳要去鹤壁了,以后就不能跟我们一起玩了,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小朋友们纷纷说:“我不舍得她走。”“我想送给她一顶帽子。”“我想送给她小兔子玩偶。”“我要画一幅画给她。”“我要做一个手工作品给她。”……沐阳听后深受感染,哭得眼睛都红了。当晚,教师接到瑾熙妈妈的微信:瑾熙哭了,她很难过,希望老师在班里也能安抚一下瑾熙,因为瑾熙特别喜欢沐阳。
第二天:
瑾熙来园后立刻找到教师问:“沐阳今天就不来了么?我还给她准备了礼物呢!”说着就撅起了嘴巴,拿出准备送给沐阳的布偶小熊。此时,沐阳上楼了,瑾熙看见沐阳后一下子跑过去抱住了她:“阳阳,我以为你今天不来了,吓死我了!”沐阳抬头的瞬间眼泪就流了下来,说:“昨天晚上我们睡在床垫上了,床已经被拆了……”一瞬间,教师和两个孩子都哭了。其他小朋友也纷纷带来了自己准备的礼物。其中,果果请妈妈帮忙在卡片上面写了“你不在这里,我很难过”。茜诺小朋友画了她和沐阳一起哭泣的情景:大大的蓝色眼泪挂在她们两人的小脸上,两只手挥动着(茜诺分别在两个人的身体一侧画了两只胳膊,两只胳膊中间用两条弧线表示上下摆动),妈妈帮忙写了“沐阳再见”的文字,还帮忙在画上写了《那就好好告个别吧》的歌词。
教师看到孩子们的表达后,发现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离愁之中,难道离别只能是悲伤的情绪吗?于是,教师决定帮助幼儿从多角度认识“离别”,和幼儿一起讨论:与人离别只能伤感吗?换个角度想一想,你会有什么发现?幼儿回答:“沐阳可以有更多的新朋友了。”“我可以有一个外地的好朋友。”“去鹤壁旅游的时候也可以给她打电话,找她玩。”“可以吃鹤壁的好吃的。”教师追问:“能不能开心地送别沐阳呢?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小朋友提议说“加一下微信,以后还可以再联系。”“有微信就可以和沐阳视频。”有人接着说:“要留一下电话。”教师:“这张纸上除了写电话号码,还可以写什么?”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画上装饰。”“可以写上自己对沐阳想说的话。”“也可以是祝福的话。”“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要不然沐阳不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号码。”还有人表示要把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号码都写上。
幼儿开始行动了。有人发纸、有人拿笔,大家立刻写起来。有个别幼儿记不清家长的电话了,教师帮忙查到电话号码,幼儿拿着去抄写下来。沐阳写了自己妈妈的电话,瑶瑶就把沐阳妈妈的电话拿走抄写在自己的纸条上。瑶瑶写错了数字后不气馁,把自己使用的这张纸换了三个方向重新抄写,直到完整抄下沐阳妈妈的电话为止。
一个小时后,有人在自己写了电话号码的纸上请教师帮忙写上对沐阳说的话:“祝你天天开心!”“希望沐阳到了新的幼儿园能够早点找到新朋友。”“希望新幼儿园的老师也会对她很好!”“希望沐阳能够考上清华大学!”……需要写祝福语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在教师的办公桌前排起了队。写完的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礼物送给沐阳,沐阳被大家包围起来,一起说着今后如何联系和祝福的话。此时,每个人的情绪都愉悦了许多。
当晚,沐阳妈妈在班级微信群发了消息:敬爱的老师们,大(6)班亲爱的大小朋友们,因为我工作调动的原因,假日后沐阳小同学就要到鹤壁上学了,今天接沐阳放学时看到研研老师,以及每位小朋友的礼物画,数次红了眼眶……万分不舍得离开这么好的老师和班级、这么好的大朋友小朋友……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相信若干年后,孩子们一定会在大学的校园里美好相遇,会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祝老师们工作顺利,阖家幸福!大朋友们一切如意!小朋友们健康成长!拜别恩师!再见,亲爱的大小朋友们!祝大家双节快乐!若大家去鹤壁玩,联系我。(后面列出自家的两个电话号码)下面这些照片中是孩子们给沐阳最真诚最珍贵的礼物!再次感谢!感恩遇见!下面附上了所有孩子给沐阳写的电话号码。
班级教师在自己的教育笔记中写道:“这场离别以孩子们感动并快乐的情绪告终了,孩子们不再焦虑,他们体会到离别只是不能再像现在一样每天在一起,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在一起。”
(作者系濮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保教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