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实验幼儿园园长 李俊利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3-6岁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情绪波动会比同龄儿童更大,更容易产生焦躁、敏感、任性、叛逆等消极情绪。相关心理学、教育学研究都表明:童年时代的生活是一个人健康发展的人生底色。济源市实验幼儿园本着大爱无疆的精神,2022年起,将本园的创想美术课程带给山区幼儿园的留守儿童,开启了课程改革之路。今天,就以两年来的课程实践故事,讲述我们如何围绕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管理这一主题,进行不懈地探索实践,让孩子们在创想美术课程中闪闪发光,彰显生命的特质和价值,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听,一个3岁女孩儿的哭声......
三八节前夕,我们的教师精心策划了创想美术活动来到王屋中心幼儿园,与留守儿童一起为妈妈制作节日礼物。小班的小朋友最激动,随着老师的一声“请看大屏幕”,大部分孩子已经跑到屏幕跟前,在上面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完全忽视老师的存在。个别孩子则坐在座位上发呆,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就在这样混乱的情况下,一个小女孩突然大哭:“我想妈妈啦,我要妈妈。”面对情绪骤然失控的小女孩,老师像妈妈一样一把把孩子搂在怀里,小女孩儿渐渐平静下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动手给妈妈做礼物。其余孩子也纷纷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沉浸于美术创作中。
第一次尝试让我们的老师深深感受到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更需要呵护与关心,创想美术课程就像一根魔法棒,能快速抚慰孩子的心灵,更加坚定了要在3-6岁留守儿童中实施创想美术课程的信心和决心。
看,孩子们的创想美术课程......
营造自主和谐的情感氛围,发掘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创想美术课堂活动的场地不局限于教室,教师领着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空地上,这儿一簇,哪儿一堆,与花鸟草虫为伴,观察它们的形态,了解它们的习性,在愉悦的氛围中萌发儿童创作的热情。此过程也是留守儿童情绪体验的过程,通过与老师,与同伴,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对积极快乐的情绪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进而摒弃不良情绪,培养健康的情绪理解能力。
在创想美术活动中,要构建平等互惠的同伴关系,让留守儿童在交往中提升情绪的认知能力。第一步:好朋友合作。基于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合作可以先从好朋友开始。有的擅长撕剥,有的擅长拼贴,有的擅长画线条,有的擅长画形状。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他们找好朋友一起创作,拼贴画也好,绘画也好,都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的合作多是愉快的。第二步:小组合作。在开展创想美术活动时,将留守儿童4—6人分为一组,自由结合,组成若干小组,协商创作的内容、分工等,合作遵循的原则是扬长避短,使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感。每个小组可派代表对作品的内容与设计进行阐述,对于留守儿童而言,这个讲解具备一定难度,不过在长期的练习中,他们会逐渐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并且在与同伴协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当自我和他人情绪产生冲突时,可以通过理解、交流来化解,这点尤为重要。第三步:集体合作。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成员人数,循序渐进,在原有小组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让30人左右的儿童集体作画。2023年春节前夕,71名分三组一起完成了一幅长达8米的“龙”的作品,老师画龙头、龙尾、剪龙鳞,大班孩子画龙身,中班和小班的孩子粘贴龙鳞,在集体合作中提升留守儿童情绪认知能力的目的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选择适宜恰当的沟通契机,提升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情绪表达能力。创想美术创作的方式是灵活的、自由的,而创作前的沟通交流至关重要。比如留守儿童想要画画给妈妈送礼物,那就要和儿童沟通,让其了解和思考妈妈的喜好。诸如此类的交流过程会使得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更加深入,思念妈妈的伤感情绪也在作画过程中得到了正向的释放。此外,美术作品解读是留守儿童认识自我、接纳别人的过程。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评价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评价他人的作品,进而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都有所认知,用言语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学会接纳他人。
辨识情绪背后的心理因素,构筑学龄期留守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在创想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当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们情绪背后的心理动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以画笔、颜料等美术材料为桥梁,和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引导他们心中的情绪面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学会适当调控情绪,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心理。
追,孩子们的成长拔节......
陪伴见证成长。两年多的时间,小女孩已经上大班了,她活泼开朗,很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上次上完课,她洋溢着灿烂的笑脸跑过来告诉我们:爸爸妈妈要把她接到身边了。她的笑脸感染着我们每个人,我们想要的不过如此吧。跟踪调查下来,像小女孩一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从不想画、不敢画、不会画到敢想、会画、爱表达,一次次挑战自我,一步一个脚印,在创想美术课程中磨砺心智,乐观向上,健康成长。
“石相碰而发灵光,水相荡乃成涟漪”。在探索的道路上,有碰撞,有付出,有收获,我们将继续笃定前行,携爱逐梦,谱写更多有温度的学前教育追光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