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双向衔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幼儿园怎么衔,小学如何接?幼小双向衔接不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家长和一线教师急切关注的问题,更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选题。10月18日,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好勤开展了《“衔”而有道,“接”续有方——让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专题讲座。此次活动通过开封教育体育大讲堂的形式线上播放,共计3.4万余人进行观看。
基于杨好勤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取得的“幼小双向衔接联动机制构建探索”研究成果为基础,近几年来,该研究团队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的“伙伴式”幼小衔接,切实提高幼小双向衔接的针对性和连通性。
共研:贯通课程内容
杨好勤研究团队为大班幼儿设计了“慧·玩”衔接课程,创造了亲密接触小学、沉浸式体验半日小学生活的机会。小学以一年级教学内容为依据,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趣+”启程课程,让“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切实接轨。
合探:丰富学习方式
一年级教学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以探究体验为统领,以课程游戏化为抓手,遵循趣味性、探究性、融合性原则,组织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多方位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好衔接适应,从活动课程过渡到文化课程。
互访:建立协同机制
团队邀请科研员、名园长、校长等做专题讲座,聚焦大班幼儿普遍存在“小学化”的关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探讨如何为家长做“入学适应性指导”,通过体验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形式,家长亲身体验到“决定孩子长线学习的是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互评:构建长程评价
幼儿园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关注个性发展及即时性评价。小学研发“学习成长树”等全新的学习环境,并以“校友日”的形式让小学生们返回幼儿园向即将入学的大班孩子进行评价与展示。
采访中,幼儿园大班一家长表示,“自己非常认同幼小双向衔接的教育理念,通过讲座掌握了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自己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建好家园共育同心桥、画好幼小衔接同心圆、奏响幼小衔接同心曲,让幼小衔接回归常识。
(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教育时报记者 程振华 通讯员 靳珂 供稿)